来源:小编 更新:2025-01-14 11:58:13
用手机看
你有没有想过,家里的熊孩子突然间变得“有钱”了?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什么兼职,而是他们偷偷地在你手机上充值了游戏!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,最近网上就有不少这样的案例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“偷游戏充值”话题。
还记得那个9岁的小男孩吗?他竟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,偷偷充值了6万余元!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!这位家长陈先生,经营着一家华润漆店,平时微信收付款的流水比较多,但他却因为不太熟悉微信支付账单查询操作,导致一年多了一直没有发现儿子玩游戏充值的事情。直到有一天,他在微信付款时,发现自己手机上微信零钱数目不对,这才发现儿子偷玩手机游戏充值的事情。
你以为这只是个例吗?不,还有更夸张的。有一个14岁的少年,竟然偷绑父母的银行卡,游戏充值了17000元!这位孩子的母亲是一位环卫工人,一年工资才4万元,结果被儿子这么一充,直接花掉了妈妈一年的工资。
你以为这些孩子只是偷偷充值,其实他们还绑定了父母的银行卡。比如那个9岁的小男孩,他就通过迷你币、V钻、点券等游戏充值的方式,总共花费了近六万元。而这一切,都是因为孩子偷看了父母的密码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家长们该怎么办呢?有的家长选择了报警,有的则联系了游戏平台客服。比如那位9岁小男孩的家长,他就联系了VIVO、4399等游戏平台客服,希望能够退还这笔钱。
当然,也有不少家长在民警的帮助下,成功追回了部分损失。比如那位11岁的男孩,他偷偷充值了5000余元,最终在民警的帮助下,成功追回了这笔钱。
那么,未成年人充值游戏,法律有规定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的规定,八周岁以上的孩子为游戏充值的需要经家长的同意、追认充值行为才有效;如果是八岁以下孩子为游戏充值的,需要由家长实施,孩子自己充值是无效的,游戏公司也要退款。
那么,家长们该如何预防熊孩子偷充值呢?首先,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;其次,不要让孩子绑定大额银行卡;再次,限制孩子玩手机,不让孩子沉溺手机游戏虚度时光;监督孩子玩手机,不乱点小广告,不点不明链接,不扫二维码,不乱买游戏装备。
熊孩子偷充值这个问题,需要家长、学校、社会共同努力,才能有效解决。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,防止他们沉迷游戏,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